化石燃料支撐著全球能源供應 2024年,石油、煤炭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共同滿足了全球86.7%的能源需求。
石油仍然是主要的一次能源來源,為199艾焦耳,占全球供應33.6%。美國繼續保持全球最大石油生產國的地位,貢獻了世界石油總產量的大約五分之一。
其次是煤炭,受到新興經濟體消費增加的支持,煤炭占全球能源供應來源的27.9%。
盡管天然氣比煤炭更清潔,但在能源結構的比重上排在第三,占全球能源供應量的25.2%。
值得關注的是,低碳能源也正在以富有意義的速度快速增長。2024年,非化石能源得益于年增長幅度達7%,結構份額合計上升至13.5%。風能和太陽能尤為突出,增長了16%,繼續保持全球增長最快的能源來源。
此外,核能占供應量的5.2%,其中法國和日本因為有長期閑置的核電站重新投入運行,承擔了增長的近三分之二。
全球電力需求上升,煤炭仍為第一大來源 隨著人工智能AI基礎設施不斷推動電力需求,所有地區的電力消耗都在增加。
總體而言,全球電力需求增長速度是總能源需求增長的兩倍。2024年,全球電力供應總量為31255.9太瓦小時(TWH),同比增長4%,主要由可再生能源驅動。
從地區角度來看,2024年亞太地區和中東地區的電力需求增長最快,分別增長了5.4%和5.3%。
全球電力仍然由傳統能源驅動。根據Visual Capitalist收集的數據,
2024年,煤炭仍然是全球電力的第一大支柱,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電力需求(35.4%)。 其次是天然氣,以22.4%的貢獻位居第二。
同時,可再生能源的作用也在不斷擴大,水能(14.4%)、風能(7.8%)和太陽能(6.5%)合計超過全球四分之一的電力供應。
受到美國、法國及中國等大國的推動,核能在9%的水平上仍然得以維持。而像石油、生物質和地熱這樣的小類別的發電量總共只做出了4.5%的貢獻。
歐洲和北美的能源地圖看起來有所不同。發達國家越來越積極地推動減排,因此風能、太陽能和核能的份額更加顯著。
相反,發展中國家仍然面臨困境:為了支持工業化,對廉價能源的需求常常勝過綠色轉型的議程。這就是為什么煤炭在全球范圍內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除了政策因素,全球能源價格的動態也起到了決定作用。俄烏武裝沖突后的能源危機,導致天然氣價格飆升,迫使一些國家重新啟動之前已退役的燃煤電廠。
這種情況提醒我們,能源轉型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涉及地緣政治穩定性和消費者承擔的成本。
這也表明全球能源轉型尚未真正發生大的改變。煤炭和天然氣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可再生能源的上升趨勢也越來越清晰地顯示未來發展變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