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8-9日于新德里召開的第三屆印度鋼鐵協會焦煤峰會上,印度再次強調了焦煤來源多元化與“自力更生”(Aatmanirbharta)的重要性。
在地緣政治環境不確定、貿易流向變化以及印度鋼鐵利潤承壓的背景下,印度綜合性鋼鐵企業正加緊尋求供應多元化,以降低對單一來源的過度依賴所帶來的價格和供應波動風險。
“我們正努力拓展供應地理范圍,并在既有產地中增加供應商,以擴大整體供應籃子。”印度鋼鐵管理局(SAIL)煤炭進口小組執行董事Sanjay Agarwal在9月8日的專題討論中表示。
與會鋼企代表指出,受天氣事件、港口擁堵及礦山停產影響,過度依賴單一產地的風險加大。塔塔鋼鐵(Tata Steel)原材料采購集團負責人Amita Khurana稱:“我們已在印度設立六個煤炭測試點,可以引進不同等級的煤進行試用,從而判斷其技術和商業可行性。”
據數據顯示,2025年前8個月印度焦煤進口總量為5,450萬噸,其中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總量占2,640萬噸,占比48%;從俄羅斯、美國和莫桑比克進口的總量分別為1,330萬噸、670萬噸和420萬噸。相比之下,2021年,在中國自2020年10月至2023年1月對澳煤實施“非正式禁令”后,印度對澳煤依賴度一度高達78%,進口量達5,820萬噸。
“我們已經學會如何降低對優質硬焦煤的依賴,利用搗固焦爐的優勢來替代,因為澳大利亞煤炭總是伴隨著天氣、鐵路或港口排隊等問題,供應風險難以預測。”JSW鋼鐵執行副總裁Puneet Jagatramka說。
多元化空間有限
在俄烏沖突前,印度從俄羅斯進口的焦煤總量在2020年達550萬噸。數據顯示,印度進口的俄煤大多屬于中揮發性噴吹煤,取代了此前部分澳煤需求。
不過,塔塔鋼鐵的Khurana也指出:“全球只有五六個主要焦煤產地,行業在多元化方面的空間十分有限。”
除進口外,與會代表還討論了提升國內焦煤供應和焦化技術的重要性,以助力“自力更生”。
“印度鋼鐵行業的增長速度是確定的,但目前國內新增焦煤產能明顯不足以滿足需求。”Khurana表示,“印度必須增加自產煤及洗選煤產能,這也是降低進口依賴的關鍵。”
她補充道,目前部分洗煤廠利用率僅約40%,主要受限于原煤供給不足。此外,物流不暢、本土煤質較差,以及鋼企在消化拍賣煤副產品上的困難,都制約了國內煤的應用。會場外市場人士指出,印度國產煤的灰分含量通常在18%-24%,限制了其在鋼企配煤中的比例,行業亟需改進洗煤和提質工藝。
技術路徑與資本壓力
技術革新也被視為推動“自力更生”的關鍵。改進型焦爐可提升低品位煤的利用率。
“行業正逐步轉向搗固焦爐,這將有助于提高低品位煤的摻配比例,從而有效降低整體成本。”SAIL的Agarwal補充道。
Jagatramka則表示:“我們通過技術評估后確認,25%-30%的原料可以由國產焦煤替代,因為我們所有的焦爐組都采用搗固式。”不過,他也坦言,JSW至今仍未實際使用過國產焦煤。
一位與會貿易商指出,這類技術改造需要巨額資本投入,對一些非綜合性鋼企或小型獨立焦企來說是個挑戰:“或許未來政府可以像中國一樣推動焦化行業現代化,并提供政策或資金支持。這將有助于擴大可用煤種范圍。”
會場之外,一位國際貿易商補充道,與其尋找新的海運供應線,不如充分利用現有的全球煤炭資源:“這是印度唯一現實的方式,可以增強定價權和配煤靈活性。中國已經證明這是關鍵。”
(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555-2238875 181555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