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IEEFA)報道,礦業巨頭必和必拓與懷特黑文煤炭公司在近期的財報中均對印度冶金煤的長期需求前景表示樂觀。然而,由能源經濟與金融分析研究所發布的一份簡報指出,這種樂觀忽視了印度市場格局的根本性轉變。隨著能源安全擔憂日益加劇,印度正致力于減少對澳大利亞冶金煤的依賴,轉而提升國內煤炭產量并研發無需冶金煤的煉鋼工藝,正如此前分析所指出的,印度的冶金煤進口前景將令澳大利亞礦商失望。
“印度的目標很明確:通過減少對澳大利亞煤炭進口的依賴來加強其能源安全,” 報告作者、IEEFA全球鋼鐵部門主管西蒙·尼古拉斯與南亞鋼鐵能源金融分析師薩米亞·諾蒂亞爾表示,“這對澳大利亞冶金煤生產商是個壞消息,但他們——以及澳大利亞聯邦政府——似乎還未意識到這一點。”
盡管必和必拓與懷特黑文向印度出口大量冶金煤,且在2025財年報告中未顯露任何阻力,并強調“對印度長期增長信心依然強勁”、“未來幾十年需求將持續增長且富有韌性”,但現實趨勢已然生變。
簡報警告,印度鋼鐵產量的增長雖會推高冶金煤進口,但無法抵消全球需求(尤其是中國需求)的下降。在關稅壁壘與貿易禁令升級的背景下,以俄羅斯為首的澳大利亞競爭對手正排隊爭奪印度市場。尼古拉斯指出:“印度鋼廠一直更青睞價格更低的俄羅斯冶金煤,并已調整配煤方案以適應俄羅斯煤的供應。”
除俄羅斯外,美國(其對中國的煤炭出口已經大幅下降)、莫桑比克、蒙古(經由俄羅斯)以及潛在的加拿大也正逐步擠占澳大利亞煤炭在印度的市場份額。其結果是,澳大利亞對印度的冶金煤出口自2021年起持續下滑,僅2024年便下降11%。
“印度減少澳煤進口,反映了澳大利亞冶金煤出口自2019年以來的整體萎縮,”尼古拉斯分析,“這一下滑始于當年中國對澳煤的非正式禁令,此后出口量始終未能完全恢復。印度推行進口來源多元化,進一步加劇了澳大利亞出口量的持續下跌。”
“業內預測,未來十年中國冶金煤年進口量將下降約1億噸,這將為印度繼續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減少對澳依賴)提供機會。”
報告同時駁斥了澳大利亞出口商關于“印度國內冶金煤產量不足”的誤解。懷特黑文公司近期稱印度冶金煤儲量“幾乎為零”,而兗煤澳洲更是直言“印度市場的優勢在于其自身不生產冶金煤”。然而,印度推行旨在實現“能源自立”的國家政策,政府已在2024年將國內動力煤產量提升至超10億噸,并連續兩年削減進口。冶金煤將是下一個重點目標。
“印度確實生產冶金煤,其不斷演進的政策與產量目標正為其降低進口依賴鋪平道路,”尼古拉斯稱,“政府正借鑒其成功提升動力煤產量的經驗,著力通過建設國內產能來解決這一問題。”
長期來看,出于對供應穩定性和價格的擔憂,印度有充分動力轉向不依賴冶金煤的煉鋼技術。
澳大利亞政府持續高估其冶金煤出口預測。與此同時,懷特黑文與必和必拓仍向投資者強調,未來供應緊張將推高冶金煤價格——而這正是對價格高度敏感的印度鋼廠所面臨的問題。
報告指出,若冶金煤價格因新增供應有限而結構性上漲,那么可提升印度能源安全水平的替代煉鋼路徑(如廢鋼回收和氫基煉鋼)將對印度更具吸引力。“盡管全球綠氫價格未如預期快速下降,但業內預測,其在2030年代將于印度和中國具備成本競爭力,”尼古拉斯表示。
與應對能源安全擔憂的行動相一致,印度主要鋼鐵企業計劃比國家目標提前20至25年實現凈零排放:塔塔鋼鐵目標2045年,金達爾鋼鐵目標2047年,JSW鋼鐵目標2050年。“這些雄心依賴于減少煤炭使用,并與印度公認的、且日益增長的冶金煤進口依賴所帶來的能源安全風險亟需應對的現實相契合,”尼古拉斯強調。
“無論短期還是長期,澳大利亞冶金煤生產商在印度需求方面都面臨著顯著的下行風險。”
(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555-2238875 1815552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