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10 月 8 日(路透社評論)—— 面對最大客戶對核心產品構成的重大威脅,必和必拓(BHP.AX)股東的反應卻異常平靜。上周,彭博社報道稱,中國國有鐵礦石采購機構 —— 中國礦產資源集團(中礦集團)已通知國內主要鋼鐵企業及貿易商,暫停從這家市值 2130 億澳元(約合 1400 億美元)的礦業巨頭采購鐵礦石。然而,消息傳出后必和必拓股價最大跌幅僅為 2.5%,且此后已收復近半數失地。或許此次投資者無需擔憂 —— 這一指令可能只是為爭取更優鐵礦石價格而采取的談判策略。但這場爭端仍鮮明地提醒著市場,礦業行業熱衷并購的關鍵原因之一:集中度風險。?
在首席執行官邁克?亨利(Mike Henry)的領導下,必和必拓已著手應對這一風險。集團正開發鉀肥業務,且過去三年銅產量增長 28%—— 這一增長部分得益于 2023 年對奧茲礦產(Oz Minerals)的收購。銅業務擴張疊加 “紅色金屬”(銅)價格小幅上漲,助力必和必拓在截至 6 月底的 12 個月內,將鐵礦石對公司基礎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的貢獻占比降低了 10 個百分點。?
然而,鐵礦石價格約 25% 的跌幅對公司財務造成了更大沖擊。盡管采取了多元化舉措,作為煉鋼關鍵原料的鐵礦石,仍占據必和必拓基礎 EBITDA 高達 55% 的份額。其競爭對手力拓(Rio Tinto,RIO.AX)2025 年上半年鐵礦石對 EBITDA 的貢獻占比也達到相近水平(約 55%),較去年同期的 73% 有所下降。?
此外,兩家礦業巨頭均面臨 “雙重集中度風險”:中國仍是二者鐵礦石的主要采購方。不過,降低對中國鐵礦石需求的依賴并非多元化的唯一動因:中國煉鋼需求可能已達峰值;長期來看,與巴西、幾內亞等地區的高品位鐵礦石相比,澳大利亞多數鐵礦石品位較低,更不適用于綠色鋼鐵生產;而銅已成為把握全球能源轉型機遇的核心大宗商品。?
最大客戶頻繁通過壓價(甚至暫停采購)施壓的可能性,也為必和必拓尋求新并購交易提供了又一充分理由。誠然,亨利已明確表示并購將采取 “精選策略”—— 正如他在 8 月所言,必和必拓僅會考慮規模大、成本低、具備擴張潛力且能產生協同效應的目標資產。此外,必和必拓戰略總監向《金融時報》透露,盡管近期礦業并購活動激增(例如英美資源集團(Anglo American,AAL.L)與泰克資源(Teck Resources,TECKb.TO)價值 540 億美元的合并),但政府干預力度加大使交易難度上升。不過,這些挑戰均未削弱并購在風險緩釋與業務增長方面的吸引力。?
背景信息?
截至 10 月 8 日午后交易時段,必和必拓股價報 41.93 澳元 / 股,較 9 月 30 日彭博社報道前下跌 1.4%。該報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中礦集團已通知國內主要鋼鐵企業及貿易商,暫時暫停采購這家澳大利亞礦業公司以美元計價的海運鐵礦石。?
此次對峙源于今年早些時候雙方就鐵礦石合同條款續約的談判破裂。彭博社指出,必和必拓堅持采用年度定價模式,而中國買家則要求采用與現貨價格掛鉤的季度定價模式。(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 13062776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