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之家網站2026年鋼鐵產業鏈發展形勢會議成功舉辦
第十六屆全國鋼鐵貿易與物流企業百家誠信暨品牌供應商評選揭曉
中國金屬學會張曉剛:直面三大短板,以科技創新強化鋼鐵新質生產力
【摘要】10月23日,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張曉剛出席第十五屆中國鋼鐵年會并致辭,“近兩年,中國鋼鐵工業在產品結構、技術創新、數智轉型、低碳技術四大領域取得矚目了突破性進展,為新質生產力培育奠定堅實基礎。”
“近兩年,中國鋼鐵工業在產品結構、技術創新、數智轉型、低碳技術四大領域取得矚目了突破性進展,為新質生產力培育奠定堅實基礎。”10月23日,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張曉剛出席第十五屆中國鋼鐵年會并致辭,他同時提醒,與鋼鐵強國標準相比,我國鋼鐵工業仍存在一些制約新質生產力進一步釋放的問題亟待解決。
01、三大短板制約新質生產力釋放
自主創新能力存在短板。張曉剛表示,目前,我國鋼鐵行業研發投入強度不足世界發達鋼鐵企業的一半,核心工藝裝備進口依賴度達35%,連鑄機結晶器、高精度軋機軸承等關鍵部件80%依賴進口;基礎研究與原始創新能力亟待加強。
低碳技術應用不充分。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鋼鐵工業噸鋼碳排放1.8噸,較歐盟先進企業(1.2噸)差距明顯。氫冶金、全氧冶煉等顛覆性技術仍處于試驗階段,約15%的產能能效未達基準水平,部分中小企業因資金、技術壁壘,超低排放改造進程滯后。
國內領軍企業競爭力與世界一流存在較大差距。張曉剛介紹,世界鋼動態公司(WSD)2022年公布的世界級鋼鐵企業競爭力排名中,前十名只有中國寶武一家中國企業,中國鋼鐵企業在高附加值產品、技術創新能力等權重較高的指標方面得分與世界一流鋼企仍有差距,在產品大規模生產應用過程中,仍存在高質量產品穩定比率低,產品均質化程度低,產品批量化生產難度大且供應能力不足等問題。
02、五點建議強化新質生產力
張曉剛表示,鋼鐵行業要統一思想,直面發展難題,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強化中國鋼鐵行業新質生產力。為此,他提出五點建議:
第一、繼續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支持企業建設創新平臺。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克低碳冶金、潔凈鋼冶煉、高端檢測裝備等關鍵技術,形成自主可控的技術標準體系。
第二、繼續加大鋼鐵企業基礎材料科技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合作,建立科研項目高效咨詢評估體系,加強鋼鐵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程度并在高端產品“卡脖子”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方面凝聚合力、集中研發資金進行攻關,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高企業全球競爭力,打造世界一流鋼鐵企業。
第三、建立碳效對標體系。加快氫基直接還原、富氫熔融還原等技術攻關,推動高爐低碳改造;發展電爐煉鋼,提高廢鋼利用率;加強與電力、建材行業耦合發展,推動鋼渣、煤氣等副產物資源化利用,構建全產業鏈低碳模式。
第四、加強鋼鐵產品與鋼鐵上下游產業功能性能需求對接。積極介入國內外高端產品用鋼行業標準制定工作,建設高標準的研發檢驗平臺,用嚴標準倒逼產品質量穩定性,加快推進高端產品批量化生產。對綜合實力弱、特鋼產品強的企業,積極倡導以建設一流鋼鐵產品作為主要目標,走精品化、專業化特鋼路線,建設一批有一流特鋼產品的鋼鐵企業。
第五、持續推進開放合作交流。構建多層次國際學術交流網絡,多辦、辦好國際品牌會議,深化與ISSI、TMS、KIMM、WSA等國際組織合作。實施青年人才培養計劃,支持學者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冶金技術話語權提升。通過產學研用國際協同創新,集聚全球智力資源,為鋼鐵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開放動能。
張曉剛表示,中國金屬學會作為推動我國冶金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兩年在國際學術交流方面取得顯著突破,有效推動了全球冶金與材料領域的科技創新與合作交流。未來,中國金屬學會將繼續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升服務水準,為推動我國鋼鐵工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鋼鐵科技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免責聲明】本信息中的陳述、數據和觀點,僅代表上海鋼之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鋼之家),不構成對任何機構或者個人的市場操作建議或者投資依據。未經鋼之家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復制和對外發布。如引用、轉載或者刊發,需征得鋼之家授權同意,并注明出處為鋼之家,且不得對本評述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