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銹鋼行業的重要原料——鎳的供應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印度尼西亞鎳產能的持續擴張,其作為全球鎳供應鏈核心國家的地位進一步鞏固,這為不銹鋼行業的成本與原料供應帶來了新的關鍵變量。
印尼鎳礦協會最新數據顯示,該國鎳產量已占據全球總產量的約67%,并預計在2027至2028年間提升至75%。這一驚人的增長得益于其國內大規模的加工設施建設。
目前,印尼全國范圍內共有173個鎳加工項目同步推進,其中包括134座RKEF(回轉窯電爐)冶煉設施與39座HPAL(高壓酸浸)濕法冶煉設施。尤為關鍵的是,已有65座RKEF工廠實現商業化運行,這類設施主要生產用于不銹鋼的鎳鐵(NPI),直接影響著全球不銹鋼產業的原料基礎。
然而,印尼國內的能源政策也為這一擴張帶來了不確定性。該國政府正計劃將生物柴油混合比例從B40提升至B50,這可能導致能源成本上升,進而對能耗極高的RKEF冶煉廠的運營成本構成壓力。成本的任何波動,都將通過供應鏈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全球不銹鋼企業的生產成本。
與此同時,全球電池市場的轉型也為鎳需求結構帶來變數。盡管磷酸鐵鋰電池在電動車領域占比攀升,一定程度上減緩了對含鎳正極材料的需求增長,但印尼正積極向下游延伸,計劃在2025年實現總計45萬噸的MHP、硫酸鎳等下游產品產量,意圖鞏固其全球新能源材料樞紐的地位。這種多元化的產業布局,意味著未來鎳資源可能在不銹鋼與電池兩大領域之間進行配置,增加了供應流向的復雜性。
(采編: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0555-2238872 18555016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