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主心骨”。眼下,南湖區一批“公鐵水空”項目加快推進,處處涌動著“拼”的熱潮,一幅大干快上的建設畫卷正火熱鋪展。

作為嘉興內河港歷史上規模最大、泊位最多、投資最高的產業配套碼頭工程——綠色高端鎳鉻新材智造項目配套碼頭工程(一期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碼頭已初具雛形,計劃明年建成投用。
走進施工現場,水泥攪拌車、吊機等機械轟鳴,三十余名工人正在進行碼頭底板和軌道梁鋼筋綁扎、墻身的混凝土澆筑作業,一片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綠色高端鎳鉻新材智造項目配套碼頭工程位于南湖區新豐鎮工業功能區,南側依托乍嘉蘇線航道,北側緊鄰嘉鋼路,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

項目將新建14個500噸級泊位,含11個作業泊位和3個待泊泊位,占用岸線總長約1055m。其中原材料泊位和鋼渣泊位占用岸線長度549米,成品出口泊位占用岸線506米,建成后總年吞吐量約659萬噸,根據總體規劃,劃分為四期,一期8個泊位,二三四期6個泊位,分期建設、分期投入運行使用。
“正在建設的是碼頭一期工程的1~8號泊位和二期工程的12號泊位,其中一期樁基施工、底板基礎施工已經完成,墻身共79個節段,剩余4段未完成,總體完成率80%左右;二期12號泊位的樁基施工、底板基礎、墻后回填到宕渣層和臨時面層均已完成,總體完成85%。”桐鄉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許安位說。
“預計明年完成一二兩期剩余的工作,包括基層、面層、碼頭給排水、附屬設施的安裝,3~4月份完工,爭取5月份交工驗收并投入使用。三期的9、10兩個泊位,計劃在明年年底也要完成并投入使用。剩下的四期,11 、13、14三個泊位,需要根據建設單位老廠房的拆遷情況再確定施工計劃。”許安位說。
作為綠色高端鎳鉻新材智造項目的配套工程,碼頭建成后能有效暢通原材供應和成品輸出通道,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南湖區交通運輸局工作人員介紹:“相比陸運每年節約運輸費用約7000萬元,同時通過進一步整合人才、技術、金融等要素,打通上下游產業鏈,增強產業競爭力,對實現不銹鋼產業集群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還能打通區域對內對外的水上通道,優化交通網絡,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南湖發布)
(采編: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0555-2238872 18555016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