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烏克蘭鐵路公司(UZ)早在 9 月就已啟動并開展與買家的磋商,但該公司至今未對廢鋼拍賣條款進行調整,以適配市場現狀與買家需求。與此同時,數千噸廢鋼持續在烏克蘭鐵路公司的倉庫中堆積。然而,靈活性的缺失與客戶導向的不足,使其無法正常銷售這類市場需求旺盛的原材料。烏克蘭《RBC 報》在題為《鋼鐵廠面臨短缺:烏克蘭鐵路公司為何難以提升廢鋼銷量》的文章中如此報道。
拍賣重啟后銷量遠低于目標
2025 年 5 月底,烏克蘭鐵路公司在 “Prozorro. 銷售” 平臺重啟廢鋼銷售拍賣。該公司計劃在 2025-2026 年期間銷售超 20 萬噸廢鋼,但實際銷售成果卻遠低于預期 —— 今年 5-9 月僅售出 2.28 萬噸。
專家指出,銷量低迷的原因在于烏克蘭鐵路公司仍在使用 4 月設定的起拍價,而過去半年間廢鋼市場價格已下跌 2000 烏克蘭格里夫納 / 噸。烏克蘭冶金工業聯盟(Ukrmetprom)主席亞歷山大?卡倫科夫(Oleksandr Kalenkov)強調,這種定價策略與現實脫節,導致鋼鐵廠參與拍賣無利可圖。
物流與交付問題勸退買家
另一大問題在于交付方式僵化。烏克蘭鐵路公司僅從自有車站發運廢鋼,而鋼鐵廠普遍采用 “鐵路車廂直達生產廠區” 的收貨模式。這種矛盾加劇了物流復雜性,降低了拍賣對潛在買家的吸引力。
懸而未決的問題導致寶貴的原材料在倉庫中閑置,不僅品質逐漸下降,還因監管難度大出現部分流失。最終,“灰色市場” 反而從中獲益。
交通戰略中心主任謝爾蓋?沃夫克(Serhiy Vovk)表示:“在交付條款的核心問題解決前,若說拍賣能達到最高效率,未免過于樂觀。”
財務壓力下錯失增收機會
當前烏克蘭鐵路公司客運業務持續虧損(2025 年預計虧損 220 億烏克蘭格里夫納),且年度赤字預計達 176 億烏克蘭格里夫納。在此背景下,廢鋼銷售本可成為重要的額外收入來源。但受僵化政策影響,該公司恐無法實現 2025 年創收 18 億烏克蘭格里夫納、2026 年創收 15 億烏克蘭格里夫納的目標。
烏克蘭議員德米特羅?基西列夫斯基(Dmytro Kysilevsky)強調,國內加工廢鋼能為國家帶來更大效益:每噸鋼材可貢獻高達 1.2 萬烏克蘭格里夫納的稅收,還能為冶金及相關行業創造就業崗位。反觀原材料出口,無法為國家預算帶來任何收入。
他表示,若拍賣開展半年后銷售仍陷入僵局,這將凸顯系統性的管理問題。“如果烏克蘭鐵路公司將部分原材料僅售予出口商,那便是一種背叛。” 他總結道。
烏克蘭廢鋼出口逆勢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2025 年 1-9 月,烏克蘭廢鋼行業的黑色金屬廢鋼出口量同比增長 54.1%,達 31.184 萬噸,這一數字已較去年全年出口總量超出 1.8 萬余噸。波蘭仍是烏克蘭廢鋼出口的核心目的地。(編譯: 鋼之家資訊部 請勿轉載 垂詢電話:+86 13062776961 )